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
分享

中共满洲省委:东北革命斗争的光辉旗帜

周璇

2025年09月19日08:26    来源:学习时报222

点击播报本文,约

在辽宁省档案馆珍藏着一份档案,是《满洲红旗》第一号。档案纸张为小32开大小,是一本油印小册子,封面被伪装为“国民必读”,署名为“上海大东书局印行”,封二右侧竖版套印“满洲红旗”四个大字,压题衬图为一面红旗在城墙上高高飘扬。《满洲红旗》是中共满洲省委的机关报,是中共满洲省委的宣传喉舌。中共满洲省委自1927年10月在哈尔滨诞生,至1936年6月完成其历史使命,在这短短十年间,它是凝聚东北革命力量的坚强堡垒,更是黑暗中引领无数志士前行的不灭明灯。

东北地区有了统一的领导机构

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后,东北和全国一样革命处于低潮。1927年5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东北工作会议”,决定建立中共满洲省委,由邓鹤皋担任筹备委员会书记,并指示他回东北组建满洲省委,统一领导北满和南满党的工作。由于邓鹤皋被捕,满洲省委的筹建工作被迫中止。

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八七会议,决定在产业工人比较集中的东北加强党的工作,成立中共满洲省委,并派陈为人再赴东北,传达贯彻八七会议精神,重新筹建中共满洲省委。在中央指示下,陈为人于1927年10月24日在哈尔滨道里十二道街一处俄式建筑内举行了东北地区党员活动分子会议,这次会议后来被追认为中共满洲“一大”。会议决定成立中共满洲省临时委员会(以下简称满洲省临委),标志着党在东北地区有了统一的领导核心,如星火在沉沉寒夜中悄然点燃。

1927年12月1日,满洲省临委向东北各级党组织发出了第一号通告,通告指出:“我们最主要的工作是工农民军事运动,各地党部必须全体动员,努力此三项工作,随时随地举行斗争与暴动,破坏与推翻旧统治阶级,建设革命的政权。”通告内容明确回答了要不要革命和怎样革命的问题,鼓励并激发了全东北党组织和党员的革命热情与战斗精神,对唤起人民群众坚持东北地区革命斗争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1928年9月,满洲省临委召开第三次全东北党员代表大会,大会决定将中共满洲省临时委员会改为中共满洲省委。

东北抗日斗争播火者与组织者

在满洲省临委时期,省委就重点抓发动和领导工人日常经济、政治斗争,使辽宁各地工人运动有了进一步发展。在领导农民运动方面,满洲省临委相继派出党的干部和动员知识分子、失业工人到农村中开辟工作,组织农民开展减租减息、反抗苛捐杂税斗争,努力开辟农村根据地。1928年12月,满洲省委遭到严重破坏,省委主要负责人几乎全部被捕。经中共中央研究决定,1929年6月刘少奇担任满洲省委书记,满洲省委进入了新的稳步发展时期,辽宁的工人、农民、学生、士兵运动以及各界群众的反帝爱国运动不断向前发展。

1930年8月6日,中共满洲省委按照中共中央指示,决定撤销满洲省委,成立满洲总行动委员会。为加强宣传工作,满洲总行委书记陈潭秋和时任宣传部部长赵毅敏等人创办了《满洲红旗》,将其作为机关报。1930年9月15日,《满洲红旗》第一号在沈阳出版。其发刊词如同战斗檄文,开宗明义地宣告其使命:“他是阶级斗争的武器,他要在敌人的压迫、恐怖、仇视与破坏中,揭破敌人的一切欺骗,打倒帝国主义豪绅资产阶级的一切代言人……”这份薄薄的刊物,在日伪严密的新闻封锁与残酷镇压下,成为黑暗中传递希望和指引方向的重要声音。不久,满洲总行动委员会恢复为中共满洲省委,《满洲红旗》在经过数月的停刊后也恢复出版。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沈阳发动蓄谋已久的侵华事变。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中共满洲省委于9月19日当天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宣言指出:“只有工农兵劳苦群众自己的武装军队,是真正反对帝国主义的力量……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之下,才能将帝国主义逐出中国!”宣言是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机的关键时刻,代表中华民族和广大东北人民的利益,向全国乃至世界发出的第一声抗日怒吼,反映了中华民族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绝不屈服的坚定意志,庄严宣告了与日本帝国主义斗争到底的坚强决心。

九一八事变后,辽宁民众和东北军部分爱国官兵自发组织起抗日义勇军,中共满洲省委对其斗争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先后派出200余名党团员直接参加义勇军。从1932年开始,中共满洲省委派出省委军委书记杨林、杨靖宇到南满地区,开始进行创建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的艰苦斗争。到1933年1月,在中共满洲省委的直接领导下,成功创建南满游击队和海龙游击队。

南满联合抗日武装的领导者

1933年1月26日,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共中央名义发来了《中央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一·二六指示信”分析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后的严峻情况,针对当时东北抗日民族革命运动中阶级关系的新变化,提出了东北党组织的迫切战斗任务与总的策略方针。

中共满洲省委于1933年4月中旬接到由吉东局转来的“一·二六指示信”,5月中旬,在李实主持下省委召开扩大会议,传达指示信并进行深入讨论,通过了《满洲省委关于执行反帝统一战线与争取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决议》。决议根据“一·二六指示信”的策略方针,提出了东北党组织的中心任务:开展广大群众的日常政治、经济斗争,夺取和巩固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建立满洲的人民革命军与选举的民众政府。

根据中共满洲省委的指示,杨靖宇于1933年7月下旬,在桦甸县八道河子主持召开了南满反日军联合参谋部成立大会,南满游击队和70余名抗日队伍的首领参加了会议。联合参谋部的组建,标志着抗日武装联合局面在南满磐石地区初步形成,以南满游击队为核心团结了一大批抗日武装力量。1933年九一八事变两周年之际,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独立师成立。经过一年多的时间,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独立师在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人员增加,游击区扩大。1934年11月7日,中共满洲省委宣布成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下设两个师。第1军各部分区作战,以便在巩固与扩大人民革命军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扩大反日游击战争,创建临时人民革命政权和根据地。

1935年8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正式作出了改组东北党组织的决定,撤销满洲省委,组建吉东、东满、哈东、南满四个省委和哈尔滨、奉天两个特委,领导东北抗日斗争。1936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的统一领导机关——中共满洲省委,自成立以来历经了8年半的时间,正式宣告结束。中共满洲省委存在的时间虽然很短暂,但它所培育的革命火种已深深植根于东北大地,最终汇入东北抗日联军的滚滚洪流之中,为夺取全民族抗战的伟大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责编:刘圆圆、万鹏)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分享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