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雁
2025年09月23日08:4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是推動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力量。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法治保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依法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提升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水平。”這為我們以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推動民營企業強信心、穩預期指明了方向。今年5月施行的民營經濟促進法規定“國家堅持依法鼓勵、支持、引導民營經濟發展,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傳遞出提升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水平的明確信號。把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到實處,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引,圍繞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推動形成以民營經濟促進法為基礎、相關法律法規規章為支撐的法律制度體系,保護民營企業和企業家合法權益,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為民營企業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提供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
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是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內在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改革開放40多年來的實踐充分証明,經濟越發展,就越離不開法治。一個地方的法治化水平越高、營商環境越完善,交易就越安全,企業家的心理預期就越穩定,干事創業也越有動力,進而推動經濟發展的活力就越充沛、越持久。沒有法治化營商環境保駕護航,硬件設施再好、招商政策再優惠,也難以吸引更多企業投資經商。
民營企業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法治是民營企業發展壯大最有效的“定心丸”。在今年2月的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在政治環境、經濟環境、社會環境都十分有利於民營經濟發展,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大顯身手正當其時。”推動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大顯身手,離不開提升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水平。這既是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內在要求,又是鼓勵、支持、引導民營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民營經濟促進法規定“國家堅持平等對待、公平競爭、同等保護、共同發展的原則,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民營經濟組織與其他各類經濟組織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市場機會和發展權利”,推動法治化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將在法治軌道上推動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
法治化營商環境為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提供重要保障。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參與者,民營企業在投資興業過程中獲得平等法律保護,是其發展壯大的內在需求。我國憲法規定:“國家保護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法治能夠確保各類企業在准入條件、經營規則等方面享有實質公平,並監督執法和司法嚴格遵守法律規定的實體規則與程序規則,保護企業合法的經營權利和財產權利。提升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水平,強化對民營企業的依法平等保護,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保証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讓民營企業放心投資、安心發展。以企業產權為例。“有恆產者有恆心”,企業產權的有效保障和實現是其發展壯大的基礎,也是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保護企業產權,既包括保護物權、債權、股權,也包括保護知識產權及其他各種無形財產權。作為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的重要內容,中共中央、國務院2016年印發《關於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提出“堅持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廢除對非公有制經濟各種形式的不合理規定,消除各種隱性壁壘,保証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共同履行社會責任”等,依法對經營主體特別是民營企業的產權加強保護,有效增強了各類經營主體發展動力,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和國家長治久安。
法治化營商環境為穩定民營企業發展預期提供基本條件。從經濟社會發展角度看,預期是經營主體對未來的判斷,能夠直接影響經營主體的經濟行為選擇。這是因為,企業和企業家對生產與消費活動進行安排時,通常要首先對未來進行預測和判斷,然后在一系列約束條件下作出有效決策並採取相應行動,以更好應對發展中面臨的各種不確定性。因此,穩定預期是激發民營企業發展動力和活力的一個關鍵因素。特別是在當前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環境下,預期穩定,投資者才敢於投資、經營者才會擴大生產、消費者才願意消費。提升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水平,有助於建立和維護良好經濟和社會秩序,形成良好的法律秩序,有效降低民營企業經營活動面臨的各種不確定性。比如,用法治來規范政府和市場的邊界,要求政府做到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在尊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的基礎上,通過市場化手段、在法治框架內調整各類經營主體的利益關系,更好維護市場秩序、彌補市場失靈、優化政務服務、提升行政效能。這能夠有效克服政府職能錯位、越位、缺位,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進而穩定民營企業等經營主體的預期,增強企業家信心,激發企業發展活力。
法治化營商環境為促進民營企業創新創造提供有力支持。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民營企業具有勇於探索、敢於創新的特點,在科技創新領域表現活躍。當前,我國民營企業貢獻了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涵蓋了80%以上的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92%以上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我國正在以科技創新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保護和激發民營企業的創新精神、創新活力,是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內容。需要看到,創新活動天然伴隨著未知風險,向來是“九死一生”。法治化營商環境既是秩序穩定的前提,也具有鼓勵和包容創新的作用。民營經濟促進法第二十七條明確規定:“國家鼓勵、支持民營經濟組織在推動科技創新、培育新質生產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中積極發揮作用。”提升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水平,能夠助力民營企業有效規避和積極應對創新活動中可能面臨的各類風險挑戰。具體來看,一方面,保障經濟活動有序開展,為民營企業開展創新實踐提供可預期的合法框架,劃定清晰“跑道”,減少環境不確定性,進而有效激發民營企業創新創造活力﹔另一方面,確保民營企業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特別是能夠有效保護民營企業創新成果免受侵犯,為企業持續開展創新活動提供有力保障,進而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這也將推動在全社會形成鼓勵和包容創新的良好社會氛圍。
我國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邁出堅實步伐,民營經濟發展法治保障不斷加強
在2014年主持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繼續練好內功、辦好自己事,加快市場化改革,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我國始終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在立法、執法、司法、守法方面落實對各類經營主體一視同仁對待、依法平等保護的要求,並針對民營企業發展中面臨的突出問題強化法治供給,健全營商環境法律法規制度體系,持續營造穩定公開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在世界銀行發布的全球營商環境排名中,我國位次大幅提升,為維護公平有序競爭市場秩序提供了重要制度基礎,為民營經濟投資興業和發展壯大提供了有效支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蓬勃發展創造了必要條件。
聚焦營商環境立法,持續優化企業經營發展制度環境。立法是法治的基礎,良法是善治的前提。提升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水平,首先要完善法律法規供給,從制度和法律上把對國企民企平等對待的要求落實下來,為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民營企業家權益提供法律依據,不斷夯實在法治軌道上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規則基石。比如,2020年施行的《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提出“優化營商環境應當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原則”“創新體制機制、強化協同聯動、完善法治保障”等,為打造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和法治化營商環境提供了制度保障,許多省(區、市)也對照出台了優化營商環境地方性法規或政府規章﹔2021年施行的民法典,進一步完善了我國民商事領域各項基本法律制度和行為規則,為民商事活動提供了更為明確的行為規則和基本遵循﹔民營經濟促進法首次明確民營經濟的法律地位,並保障民營企業在市場准入、科技創新、融資支持等方面的合法權益,是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一部基礎性法律。這些法律法規的出台實施,為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提供了有效法律依據,有力提升了我國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水平。
聚焦涉企規范執法,著力減輕企業合規經營負擔。執法是維護市場秩序的重要方式,直接影響民營經濟發展環境。近年來,著眼公平公正,執法機關加強重點領域法治建設,堅持依法行政,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基礎進一步夯實。在執法標准上,不斷健全行政裁量權基准制度。在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進一步規范行政裁量權基准制定和管理工作的意見》等有關文件基礎上,各地各部門細化量化行政執法行為在范圍、幅度等方面的尺度和標准。截至2024年底,各省(區、市)市場監管部門相繼出台首違不罰、輕微免罰、減輕處罰的事項清單累計達3952項。在執法方式上,全面實現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結果在“雙隨機、一公開”監管中常態化運用,合理確定、動態調整抽查比例和頻次,實施差異化精准監管。在執法監督上,各地創新行政執法監督手段,“掃碼入企”等舉措有效增強行政檢查規范性﹔行政復議在糾正行政行為方面也發揮積極作用,2024年糾正侵犯企業合法權益的違法和不當行政執法行為6500余件。這些重要舉措,依法有效平等保護了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各類企業和企業家合法權益,有效減輕了企業負擔。
聚焦提升司法質效,以公正司法為企業經營解紛。司法是保障和實現公平競爭法治化的關鍵一環,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上具有重要作用。公正司法既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也是提升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水平的重要內容。近年來,我國聚焦提升司法質效,持續努力以公正司法為企業經營解紛,有力提升了我國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建設水平。比如,在支持企業退出方面,破產案件辦理效率不斷提升,2024年全國法院審結破產案件3萬件,盤活資產7900余億元﹔加強破產案件府院聯動機制建設,企業破產信息核查高效辦理,2024年推出企業破產信息核查“一件事”,實現9個核查事項一次聯辦,進一步便利了破產企業信息核查,提高破產處置效率。世界銀行最新公布的企業調查結果顯示,超過97%的企業認為我國法院在解決商業糾紛時公正可靠,在已完成調查的100多個經濟體中處於領先水平。同時,各地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持續推動形成大調解工作格局,2024年全國人民調解組織調解合同糾紛115.3萬件,其中涉民營企業糾紛23.4萬件,從根源上化解了一批涉企矛盾糾紛。公正司法的持續推進和司法質效的持續提升,既有力保障了各項營商活動依法依規順利進行,又有效提升了各類經營主體的誠信與合規意識,增強了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的內驅力。
聚焦守法意識培育,營造企業學法知法用法良好氛圍。市場經濟倡導“有約必守、違約必究”的契約精神,隻有經營主體共同遵守市場規則,在法治化軌道上開展生產經營活動,各項營商活動才能順利進行。引導企業樹立合規意識,切實增強企業管理者和職工的法治觀念,能夠降低交易成本,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好規范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在法治宣傳教育方面,我國組織開展了“憲法宣傳周”“民法典宣傳月”等活動,普及產權平等保護等相關法治理念﹔在涉企公共法律服務方面,各地陸續推出民營企業“法治體檢”“萬所聯萬會”等公益法律服務活動,組建律師服務團,幫助企業防范法律風險、完善治理結構﹔加強企業法律服務隊伍專業化建設,強化對律師、企業法律顧問業務的指導,累計組織出版80多個律師業務操作指引,內容涉及公司法等多個業務領域,以優秀實踐經驗助力提升專業服務水平。經過不懈努力,民營企業的守法意識得到顯著提高,不斷筑牢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的思想基礎。
以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營商環境隻有更好,沒有最好。”改善營商環境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系統工程,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也不會止步,需要久久為功、綿綿用力。近年來,我國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但與更好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相比、與民營企業對更優營商環境的需求相比還有一定差距。新時代新征程,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結合民營企業發展全生命周期需要,針對民營企業發展面臨的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合法權益保護等問題,健全法規體系、強化制度執行、營造公平環境,更好穩定發展預期、激活創新動力,為民營經濟行穩致遠提供更好法治保障。
更加注重合法權益保護。完善產權制度,依法平等長久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建立高效的知識產權綜合管理體制。對侵犯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和合法權益的行為實行同責同罪同罰,完善懲罰性賠償制度。嚴禁超權限、超范圍、超數額、超時限查封、扣押、凍結財產,規范處置涉案財產,減少對民營經濟合法生產經營活動的影響。依法糾正涉企冤錯案件,對限制人身自由強制措施是否符合法定權限、條件和程序實施嚴格審查。依法打擊侵犯民營經濟組織名譽權和經營者人格尊嚴、隱私權等犯罪。
更加注重規范涉企執法。完善行政裁量權基准制度,細化、量化行政裁量標准,規范裁量范圍、種類、幅度,避免濫用行政自由裁量權、“以罰代管”等執法不規范行為。對涉及多個部門、管理難度大、風險隱患突出的監管事項,建立健全跨部門綜合監管制度,提升監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加強處罰和教育相結合,對列入輕微違法行為不予處罰清單的事項不予處罰,對列入首次違法免予處罰清單的事項免予處罰。扎實開展規范涉企執法司法專項行動,嚴防執法中個別趨利性行為和違規異地執法。
更加注重司法保障質效。推動完善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多元化解機制,推進人民法院調解平台建設,切實降低民營經濟組織解紛脫困成本。加強“執行難”綜合治理、源頭治理,優化執行權配置,提高破產審判質效,加強府院聯動和部門間數據聯通,加強法院體系內跨部門、跨地域聯動協作,更好發揮破產審判“積極拯救”和“及時出清”功能。加強普法宣傳,充分闡釋民營經濟促進法的法治保障作用和規范引導作用,發揮典型案例的引領示范、教育警示作用,讓民營經濟組織及其經營者“看得懂、用得上”。
更加注重法治政府表率作用。推進政府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促進政務服務標准化、規范化、便利化,完善覆蓋全國的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台。完善重大決策、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查機制。加強政府立法審查。健全拖欠企業賬款清償法律法規體系,落實新修訂的《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進一步完善解決機關、事業單位、大型企業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問題的制度安排。推進政務誠信建設,建立拖欠企業款項信用監管機制。建立健全政府失信責任追究制度,重點治理債務融資、政府採購、招標投標、招商引資等領域的政府失信行為。
(作者為國家發展改革委營商環境發展促進中心主任)
《 人民日報 》( 2025年09月23日 09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