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城市建設要“面子”更要“裡子”(記者手記)

丁怡婷

2025年09月19日08:1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車水馬龍的大街、悅目怡心的公園、鱗次櫛比的高樓,這是一座城市看得見的“面子”工程。燃氣管道泄不泄漏、自來水管出不出水、汛期暴雨會不會“看海”,這是關乎城市安全的“裡子”工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城市發展不能隻考慮規模經濟效益,必須把生態和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今年7月舉行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強調,“著力建設安全可靠的韌性城市”。

  “面子”是城市的形象,“裡子”是城市的支撐﹔沒有“裡子”的過硬,就不可能有“面子”的光鮮。建設韌性城市,就是強調城市建設的“裡子”工程,讓城市像彈簧一樣有張有弛,在面對災害時可以快速保供、保暢、保安全。

  隨著我國城鎮化步入快速發展的中后期,城市建設重“面子”更要重“裡子”。一方面,部分城市的部分基礎設施“先天不足”,建成時間早、設計標准不高、長期高負荷運行,集中進入老化期,一些老舊設施“帶病”作業問題突出。另一方面,城市人口、資本等各類要素高度集中,運行系統越來越復雜,災害風險的聯動性進一步增加,防控難度加大。

  抓好城市建設的“裡子”工作,要堅持系統觀念。城市安全問題涉及方方面面,必須用系統觀念、統籌協調來預防和解決。單拿防汛來說,氣象部門緊盯“雨什麼時候下、往哪裡下”,水利部門研判“水往哪裡流、怎麼調節”,應急管理部門負責“人往哪裡轉移、如何確保安全”,完善城市管理統籌協調機制,讓各部門專業優勢得到充分發揮,防汛才能事半功倍。

  統籌地上和地下,做到“裡子”“面子”一張圖﹔統籌當前和長遠,先規劃、后建設,先地下、后地上,提高城市基礎設施的整體性、系統性﹔統籌建設和運行,加大對運營維護的資源投入……堅持系統觀念,才能真正增強城市韌性。

  抓好城市建設的“裡子”工作,要強化科技賦能。我國擁有世界上數量最多的大城市和城市人口,保障城市安全運行隻靠人海戰術已行不通,必須依靠科技手段,提高工作質效。以正在推進的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建設為例,將現代信息技術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深度融合,能實現對“生命線”運行數據的全面感知、自動採集、監測分析、預警上報,推動風險防控從被動應對轉向主動預防,從人海戰術轉向智慧防范。

  從安徽合肥綜合運用物聯網、大數據等手段,打造城市數字“安全屏障”﹔到山東棗庄上線智能防汛系統,提升防災減災能力,以科技賦能增強“裡子”工程,才能更好夯實城市安全發展根基。截至2024年底,我國更新改造老化燃氣管道16.5萬公裡,城市排水防澇工程體系建設全面推進,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得到系統性提升。超過一半的地級及以上城市建設了監管平台,基本覆蓋燃氣、橋梁、供排水等重點領域。

  安全可靠,是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前提。“裡子”愈厚實,“面子”才愈亮麗,百姓生活才能安心、放心。

  《 人民日報 》( 2025年09月19日 19 版)

(責編:彭靜、任一林)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