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擦亮太行山文化旅游帶“名片”
本報記者 馬 晨 朱金宜
2025年09月17日08:4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9月,第九屆河北省旅游產業發展大會主會場活動在河北邢台開啟,石家庄、張家口、保定、邯鄲四市分會場同步聯動,以太行山文化旅游帶建設為牽引,推出多項活動。
巍巍太行山,跨越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綿延400余公裡。太行山脈河北段涉及張家口、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鄲5個設區市,不僅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還記錄了華夏文明幾千年的璀璨文化。近年來,河北整合太行山沿線文化旅游資源,豐富產品體系,為游客帶來更多體驗,太行山文化旅游帶這張“名片”越擦越亮。
領略自然風光
感受秀美奇觀
9月,走進位於石家庄市贊皇縣境內的嶂石岩景區,處處可見游客拍照打卡。站在山間遠眺,三層疊起的赤壁丹崖綿延數十裡。這就是嶂石岩地貌,與丹霞地貌、張家界地貌並稱為中國三大砂岩地貌。
“大自然的神奇體現得淋漓盡致,怎麼看都看不夠!”游客馬宇峰一邊按快門一邊感慨。
劇烈的地質變遷造就了太行山脈山巒、峰林、峽谷等多樣地貌。
在邢台市,太行山的峰峭峽幽、飛瀑流光勾勒出“雄、險、奇、幽、秀”的山水長卷。
“這些岩層就像一塊巨大的‘多層蛋糕’,清晰地展示了太行山億萬年來的地質演變。”邢台大峽谷景區內,導游講解著太行山獨特的地質結構。
在保定市淶源縣,太行山脈中的白石山灰白色峰林拔地而起,大理岩峰林地貌獨具特色﹔在邯鄲市,太行山下京娘湖清澈碧綠,山水相依,風光秀美﹔在張家口市蔚縣,海拔2000多米的飛狐峪·空中草原景區綠草如茵,每到夏季,鮮花遍野,美不勝收……太行山的壯美風景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
感悟文化印記
傳承紅色基因
穿行於太行山文化旅游帶,俯仰之間,皆是文化印記。走進蔚縣,古堡古建筑、國家級非遺剪紙藝術等獨具魅力,吸引眾多游客﹔在邯鄲市,漫步大街小巷,仿佛置身成語的海洋。
太行山,更是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地方。河北持續深挖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
在保定市易縣狼牙山,狼牙山五壯士的雕像巍然矗立。“五位壯士屹立在狼牙山頂峰,眺望著群眾和部隊主力遠去的方向,他們回頭望向還在往上爬的敵人,臉上露出勝利的喜悅……”狼牙山五勇士陳列館館長李芳講起語文課本裡耳熟能詳的故事,參觀者駐足傾聽,神情肅穆。
在石家庄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講解員閆文彥為參觀者表演快板《紅色情懷西柏坡》。“當年黨中央就是從這裡進京,開啟了‘趕考’之路!”參觀者李少軍聽得仔細。
邢台市前南峪的翠綠山林間,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舊址吸引不少游客參觀。抗大總校曾在這裡堅持敵后辦學兩年零三個月,培養了大批優秀的軍政干部。
在邯鄲市涉縣赤岸村,八路軍一二九師紀念館紅色記憶小鎮裡,一場“沉浸式思政教育”正在上演——八路軍戰士們在訓練場列隊,端槍、瞄准、投彈……“這種‘沉浸式思政教育’,能讓觀眾與歷史對話、與時代共情,更加深入地理解紅色精神的內涵。”八路軍一二九師紀念館副館長王翔翥說。
豐富文旅業態
推動產業融合
太行山脈不僅是一道壯麗的自然屏障,更成為一條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黃金走廊。
“現在採摘、包裝,正好趕上中秋節前供應市場。”走進邢台市內丘縣侯家庄鄉崗底村,村民劉海燕正在果園裡忙著採摘蘋果。
內丘縣建起了“太行山蘋果小鎮”,打造2條以蘋果產業為主題的鄉村旅游線路,設立18個蘋果主題觀光園、採摘體驗點等鄉村旅游景點,促進農文旅融合發展,2024年累計接待游客超20萬人次。
河北因地制宜挖掘太行山沿線農村特產發展潛力,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懷來葡萄酒、保定冰柿、阜平食用菌等一批特色產業不斷壯大。
駕車沿石家庄市井陘太行天路蜿蜒穿行,步入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於家石頭村,一座座古民居由山石打造。
“村裡現存石屋4000多間,石街3700多米,石頭用具2000多件,是名副其實的石頭村。”村內導游於翠田說,以前山路難行,石頭村游客寥寥。
2019年,井陘太行天路全線貫通,這條旅游公路串聯起沿途27座傳統古村落,為縣域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村裡引入了專業的旅游公司,還培育了研學游、傳統手工體驗、非遺展演等業態。”於翠田說。
太行山高速公路在河北境內穿越張家口、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鄲5市,串聯起太行山旅游帶。去年底開通的京蔚高速讓沿線游客出行實現從“翻山越嶺”到“穿山而過”。
淶源縣是首批國家級滑雪旅游度假地,每年雪季,京津冀眾多滑雪愛好者齊聚於此。“我們推出‘登白石山+泡溫泉+滑雪’冬季旅游項目,讓冬季的太行山持續吸引游客。”淶源縣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局長尚立勇介紹。
“河北整合文旅資源,拓展旅游與農業、商貿、教育、體育等產業融合,推動太行山旅游從‘觀光打卡’向‘深度體驗+產業融合+品牌增值’全價值鏈升級。”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王榮麗介紹。
古老的太行山脈,正煥發出更加絢爛的光彩。
《 人民日報 》( 2025年09月17日 04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